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正文

【沐语长外】长外广播台:影视列车,共话光影

 

一部影片,讲述一个故事,展示一个时代。它也许让你笑,也许让你哭,也许让你深思。但无论如何,它都能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在电影中成熟长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01
《唐探1900》影评

 

 

《唐探1900》影评

 K2301 李佩瑶


新年伊始,期待已久的《唐探1900》在大年初一如期而至。电影的开场就迅速把我拉回了1900年,那个中国还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年代。故事围绕着白人女孩与印第安人的离奇命案展开,秦福和阿鬼的登场,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民族记忆。    


在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中,轮船上的华人面孔,是那个时代海外华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或为商人,或为劳工,但却都被美国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给逼迫到蒸汽机的轰鸣中寻找生存的裂隙。兴中会的成立,点燃了民族觉醒的星星之火;在唐人街里,有大家抱团取暖的温情。 总之,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浓烈的家国情怀。从唐人街的牌坊到船舱里的百怪千像,从粤语的亲切对话到传统服饰,处处蕴涵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图腾。观众随着两位侦探的脚步身临其境,在蒸汽丝线中寻找最终的真相,也在寻找华人群体在世界版图上的位置。其中有一句最令我动容的台词是“救中国”,没错,只需仅仅三个字便能感受到它掷地有声的分量。


中国人总是被一部分人保护着,这些人,是华夏大地上最勇敢最无畏的民族脊梁。他们站在历史的长河里,替我们负重前行,用生命来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用生命来诠释“新中国”不是选择,而是中华儿女能够冲破牢笼拨开迷雾的唯一出路。被洋人挥起长鞭抽打,被侵略者践踏尊严,桩桩件件,组成了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记的血泪史。直到今天,我们也需要常常回顾往昔,告诫自己不能忘记那用鲜血换来的惨痛经历,亦不能丢失我们中国人永不褪色的民族自豪感。


电影最后,开场的那艘游轮驶向远方,最终也会靠岸,这不仅象征着一个案件的终结,更是一个民族在自我拯救中的民族精神觉醒。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口,应以史为鉴,不忘来时路,借《唐探1900》携手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向下一个春天。

 

 

02
《哪吒之魔童闹海》影评

 

 

一场东方哲学的精神突围

K2304 王炳皓

 

  “我命由我不由天!”“自己的命,自己说的才算!”今年,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一经上映便席卷了春节档的各大银幕,上映不久,便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最近更是突破票房100亿大关。如此惊人的现象级“火爆”,也让许多人感叹:这一次,中国文化终于不再是被他人凝视的符号,而是一次由内向外彻底的精神突围。

 

从“叛逆”到“修行”的神话重构

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对命运的反抗,那《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一场“因为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的修行。哪吒在影片中也不再单单只是一个反抗命运的象征,更是走上了悟“空”与悟“能”的修行之路。一开始被作为“魔丸”和“灵珠”而生的哪吒与敖丙本应是阴阳相对的死敌,可在历经因果之后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羁绊;自诩“正道”的阐教仙人,在影片最后终于脱下伪善的面具,与“妖族余孽”大战的那一刻,这份“修行”便跳出影片,“正”与“邪”就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吗?“阴”与“阳”就一定是水火不容的吗?这无疑是对东方传统神话的一次突围。

 

 “情起劫生”的不解之缘

说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最动人的,那一定是其中贯穿始末的感情线:敖丙肉身即将再次破碎,第一个接住他的是来自父亲、来自家乡的水;捕妖队抓捕申正道时,申正道本已归顺,可又因种种原因,鹿童对申正道、申小豹父子痛下杀手;哪吒、敖丙即将通过仙人考核修复宝莲,却传来了陈塘关遭屠城的消息;在最后的天元鼎中,哪吒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拥抱母亲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被化为丹……可以说,影片对情感的解构是相当真实的。导演紧扣中式美学的核心,在一次次短暂“大团圆”后总会设置一个将美好现实撕裂的伤口。这样的情节在紧紧抓住观众内心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一次东方美学的“突围”。

 


从“偏见”中既看人性又见人心

《哪吒》的众多人物中,申公豹无疑是最出圈的人物之一。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他说:“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任你怎样努力休想搬动它。”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这句话仍然被延续着。在观影过程中,不知多少人就认为是申公豹屠了陈塘关,只因为他知道了捕妖队与哪吒重伤父亲与弟弟,最后的结果又打了多少人的脸。当动画与现实在那一刻形成闭环,我们才真正发现自己是剧中人。自始至终的“正道”在伪善的面孔下作恶多端,看似歹毒的“恶人”实际却不过为世俗所逼。只能说这个隐喻实在是太高明了。申公豹又何尝不是社会中小人物的一个缩影:年少时意气风发,可回想起来终究不过一句年少轻狂。历史上有多少鸟尽弓藏的悲剧,在社会中又有多少理想被驯化的现实。而哪吒与敖丙无疑就是对偏见与人心的一次宣战,对桎梏的一次破局——在混沌中坚守自我,在荒诞中守住本心,才是对“善恶对立”的一种突围。


一如哪吒在影片最后的一句话: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这既是他对敖丙的回答,亦是对在座观众的呼唤,唤醒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唤醒那段年少无悔的回忆,然后对着生活,来一次彻底的精神突围。

“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这是哪吒对敖丙的回答,亦是对我们的呼唤,2025,愿我们也能唤醒最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唤醒那段年少无悔的回忆,然后对着生活,来一次彻底的精神突围。

 


部分优秀作品选读

 

贪欢一晌君莫醉 踏歌皆因斩浪来

——《哪吒2》观后感

K2304 任宇轩


曾几何时,我在梦中预见了《哪吒2》的诞生。虚幻中的眼静静凝视着织构出来的屏。方睁眼时,颅内的画像早已被抹得茫然,只徒留一个念头孤零地栖在识海里——《哪吒2》是否会上映?现如今,梦境从量子思维走进了现实空间,哪吒再次登上银幕,带着一副狡黠的笑脸,勾起影客心中的思绪缕缕。我确实在既定的时刻与地点观影,剧情人物仍历历在目,可潜意识总因那先声夺人的梦,伏在我耳畔,告诉我那只是一个恢宏的梦。只是,它跨越了时空。


放于先前,动画产业的崛起,或说有如今这般的成就,相对于我们而言,也似乎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在这条与众不同的赛道上,国漫跌跌撞撞地爬着、走着,留予了观众许许多多的忧喜。甚至有人直言,由于资本的大量侵入,国漫已经完了。它剧情的衣衫被财富的利爪撕得破碎,它内核的灵魂亦被娱乐化的浪潮吹得浅淡。但五年后《哪吒2》的再度出山,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一般,将灾难性的预言抛却身后,立于顶峰,剑指天地。“你们都不相信我,但我赢了。”


它的胜利,或许是精美绝伦的特效,那是影片致谢那些“半壁江山”似的公司们的协力齐心。精雕细琢,只为得锦上添花,却遭遇抽刀破穹的艰困。那位压力下几近离职的特效师,在无数次内心的煎熬下,终“迫于无奈”,使申公豹的人兽转换来得流畅自然。而在五年的日月星辰中,我们不知,他们的心踌躇了多少次,更鲜少知晓,那怀疑后的笃定,摔倒后的爬起。当这部凝结着心血的匠心巨作闯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方才察觉到,那股力量,早已由创作者的手,接力到你我的心。


它的胜利,或许是缘于中国人的情怀。当中国的古老神话贯穿古今,浸着历史赠予的醇厚,携着时代新鲜的气息,再度与炎黄的子孙相拥时,那记忆中最隐蔽深藏的情感,便会被措手不及地抽出。亲情、友情、大义、苍生,文明的滔滔大江分支成股股细流,流淌在我们跳跃的血脉里。不屈命运涅槃重生的激昂,改变世界开辟天地的豪情,是中华民族的刚;“有得此儿,我亦无憾”“为朋友故,不辞万死”,是华夏儿女的柔。明情理,敢担当,透过影片,我们看到的远不止是平面的人物,那是千古的先贤所给予我们的谆谆善言。单手拍上肩,深沉殷切的目光,在诉说着任重而道远。《哪吒2》的精神力量,不仅仅源于制片人的追求与热爱,不单单是人物塑造的鲜明生动,它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知晓的故事:只描绘在中华文明的画卷上,边角注解的行行小字。


《哪吒2》在2025的年初一时轰动,竟也不知这辉煌是否会像2024的《黑神话•悟空》一样,被时代推动,催促着淡出视野,成为一个故去的历史。然而,过去也代表了曾经的存在。是的,曾在2025,有这么一部影片,它沥尽了心血,也牵动了心弦,它突破了百亿的票房,也将作为巅峰的起点。它最终会变成一代人的一场梦,睁开眼,面前将是崭新的明天。

 

《哪吒2》影评

 K2304 李星辰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5年前的我初见这句话时不以为意,5年后所有人都在认为申公豹因弟弟的死亡而屠了陈塘关时,化作一颗子弹,正中我的眉心。影片中说话一直磕磕绊绊的申公豹,在说出这句话时竟“异常”的流利,不知道在背后多少次“练习”过这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座无形的大山在生活中将许多人压得喘不过气,但现实中他们又去何处“申公”?

 

我看《哪吒2》

K2301 胡晓赛

 

影片讲述了一个波谲云诡的世界,故事的开头紧密承接着上部的结尾,那位说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和他的挚友敖丙,他们的灵魂虽被保住,但重塑肉身之路却充满未知与挑战。

故事由此开端。

与前部相比,这次的世界观更为庞大,龙族、人族等多方势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权力网,每一个角色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斗争之中。影片引着每一位观众进行思考,层层递进。这种种剧情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哪吒、申公豹等人物的形象,从而进行创新与尝试,大胆融入当下时代的元素,引人入胜。此外,导演与其制作团队用心的动画创作,每一帧都十分精美,融合高难度技术的同时加入的中华传统元素,使得电影底蕴更加深厚。

 

 

《哪吒2》登顶中国票房榜

  K2205 汪炫文


当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形象再次出现在银幕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神话人物的重生,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哪吒2》的火爆是中国电影动画电影崛起的缩影,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已经走出了简单模仿的窠臼,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培育出了新的艺术之花。在剧情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聚焦“魔童”的挣扎与成长,重新解构了“闹海”这一经典情节,在保留传统文化深度的同时,赋予现代化价值观的解读。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文化自信的底气。从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到山河社稷图的东方美学,从乾坤圈的哲学意蕴到混天绫的飘飞灵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展现中国电影人对自己文化基因的深刻理解和自信表达。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从容与笃定。在全球化浪潮中,《哪吒2》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平衡点,它既保留了哪吒故事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又赋予了人物更丰富的现代性特征。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焕发生机。影片中的哪吒既有传统英雄的担当,又有当代青年的叛逆,这种形象塑造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山

 K2205 陈曦伶

 

大年初一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申公豹这一角色迎来大反转。在此前多部关于封神大战的作品中,申公豹一直以反派形象出现。在《哪吒1》中,观众也将他当作了“反派”,可在第二部播出后,他的形象彻底颠覆。许多观众在影片里看见陈塘关被屠后,都怀疑是申公豹,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也映证了申公豹在《哪吒1》中的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山。


在这个信息时代,许多人会因为莫名的成见,抨击他人,辱骂他人,甚至因为一些未证实的谣言,网暴他人。今日我们因为偏见网暴他人,明日若受到偏见的是自己,又该当如何呢?


因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请保持冷静、理性。学会“未知全貌,不予评价”,理性思考问题,不让心中成见变成一座与人之间的大山。

 

长沙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2025-03-18 10:50:06

---索取资料,入学评估---